菜单 menu

【收藏/拍卖】藏拍展讯 | “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录入时间: 2019-06-14

“形是一切,一切是形”

提及王肇民先生,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水彩画

当然,这并不足以概括

他近百年的艺术人生

可以说是特立独行,而又丰富多彩的
 

5月30日,“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选择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先生至为重要的两部文献手稿——《画语拾零》《王肇民诗草》,同时也是广东美术馆收藏的珍贵文献,作为整个展览的学术脉络;一百多幅王肇民水彩作品,与画论之间形成图文呼应关系,呈现着他艺术“伟大的风格”。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23日。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分为四个板块,以重新划分的百余则《画语拾零》作学术线索,分别展示其“创作观”“诗画观”“创新观”和“教育观”。“形是一切——先生的创作观”是重点部分,“形是一切,一切是形”直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界,掀起了“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讨论;除了文献展示,这一部分同时以水彩作品凸显先生在水彩材料、技法、风格、题材上面的创作主张。

 
 

展览现场

王肇民,近百年的艺术人生,可以说是特立独行,而又丰富多彩的。1929年至1932年,王肇民先后入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三校,期间参加了“一八”艺社和“北平木刻研究会”,而这两个艺术组织正是美术史上“新兴木刻运动”的两个重要组织。虽然,我们今天无缘见到先生早年的木刻版画,但我们仍可从先生后来的作品中感受到先生深邃的艺术思想和扎实的素描功底,这些都与先生的教育履历是分不开的。


《残留的玫瑰》 39cm×55cm 水彩 1982年


《初摘的荔枝》 39cm×55cm 水彩 1980年

“画中诗趣——先生的诗画观”版块,强调了水彩在西方语境下的文人属性,在诗意的水彩画展示之中,让人感悟先生以诗论画、以画喻诗的画论真谛。“自我革命——先生的创新观”版块,强调先生的独创精神,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工具,却能营造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风格,并使具象美和抽象美高度统一。这种独创精神正是其“伟大的风格”之灵魂。第四版块“学如山然——先生的教育观”从素描作品切入,梳理教育思想,同时体现水彩画创作魅力。


《香蕉,苹果,桃》 76cm×56.5cm 水彩 1993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水仙 王肇民 1984年 39cm×55cm 水彩


香山途中39cmX55cm1979年


《拿烟袋的老人》 45cm×64cm 水彩 1983年

水彩画形成于15世纪末的欧洲,到了18世纪晚期才在英国流行开来,然而因其轻巧而便捷的材料特性深受旅行者和业余爱好者喜爱,但长久以来,水彩画在欧洲仍属于小画种。王肇民先生则特别偏爱水彩画创作,在他看来“学如山然,要以博为基,以专为峰。专者,即片面发展之谓。”先生专研水彩,将西方水彩画湿润的水色和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融为一体,创造出一套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先生的水彩画在题材上又特别钟情于静物画(still life)。这种在西方艺术概念下专指描绘无生命对象的绘画,在先生看来“画一切人和一切物,皆应当赋予生命,赋予性格,赋予品质,赋予身份,人物之间,相互引喻,以增身价。”罗杰•弗莱(Roger Fry)在评价塞尚(Paul Cézanne)的静物画时说到,“只有静物才能给予他充分的清静与悠闲,并可以从容以对,而这对他那种要探测其观念深度的作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点上,王肇民和塞尚的艺术追求是一致的。

 
 
 
展出作品

这是一个值得细细品读的展览。

正如著名艺术史家迟轲先生所言:“读王肇民教授的作品,如见狮虎之行于大漠,鹰隼之立于高岩,可以消除猥琐鄙吝之心,而向往与宽阔高尚的人格”。
 
-END-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