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广州日报】中国抽象艺术先行者丁乙个展广州举行——用“数学”符号呈现变幻美

录入时间: 2018-11-01


《十示2018-2》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

作为在中国甚至国际抽象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家,丁乙的作品让人一见难忘。在整整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用“+”和“×”符号进行创作,在水彩纸、瓦楞纸、亚麻布、成品布、椴木板上用丙烯、铅笔、粉笔、油彩画抽象符号,像一个“数学狂人”在限制重重的符号中探索无穷变幻,使得这一单纯的主题发展出了丰富的表现方式。

从近日起至11月2日,“十×三十——丁乙作品”展览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展出了丁乙在不同时期创作的70余幅作品,同时,为本次个展特别创作的大尺幅新作系列则呈现了他近期的转变。那么,丁乙的作品在过去三十年的演变轨迹中,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他又是如何在抽象的画作中表达他的内心感受?

从玩具包装找到创作灵感

1962年出生于上海的丁乙,从上海工艺美院装潢设计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在一家玩具厂,设计玩具的外包装。在玩具包装的设计稿上,为了表现一个盒子的大小以及需要印刷到什么程度,通常都印有“+”字线,表示可切割的实线。突然有一天,丁乙觉得,用“+”号画画应该非常有意思。于是,从1988开始,丁乙以数学“+”号以及变体的数学“×”号为主要视觉符号,形成纯抽象的视觉效果。“选择‘+’恰恰因为它是一个泛含义的符号,是印刷业的技术术语,没有任何用象征手法可以获得联想的空间,我要滤去所有实际性,使绘画仅仅回到形式的本质。”这些艺术符号也因此有了一个固定名称——“十示”。此后,丁乙的画作都以之连同年份序列命名。“在上世纪80年代,我觉得抽象艺术这个领域在中国几乎没有人关注,也没有很多艺术家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所以当时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要做一个抽象艺术家,而且是非常理性的抽象艺术家,他可以表现思想、精神。在学生时代,很多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艺术家都对我产生过影响。使我走上抽象这条道路的有两位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和弗兰克·斯特拉,但是很快我就看到了新的艺术的可能性。”丁乙创作的第一幅《十示》,色彩和结构都受蒙德里安影响,画面被红、黄、蓝三原色分割成三条,从印刷行当挪用来的符号则以黑色极其精准地分布在画布上。

但一开始,这种极简主义的抽象艺术作品并不被人理解。当年,丁乙的工作室在一个居民楼里,当他拿着作品到院子里拍照时,因为“十示”作品很像家里常用的桌布,邻居误认为他是一个“花布”设计师。在这种不理解下,丁乙却大胆采用新材料,干脆就在格子布上直接创作。而这远不是他第一次探索新材料,事实上,丁乙已经在抽象符号上坚持了30年,其中的变化是难以穷尽的,他一直做着材质实验和语言探索,其中经过了许多重要阶段。

荧光色折射城市的加速发展

在一开始,正如丁乙所说,他想做一个形式主义画家,以理性、严谨的方法创作。他用鸭嘴笔和直尺等工具精密地绘画,丁乙把这个阶段称为“平视”,在“平视”视野中,作品是平面化的格子。

1998年成了重要转折点,色彩和构图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大量的荧光色开始出现在画面上,形态不规则的“主体”也开始出现在由十字构成的、层次更多的画面里。丁乙将整个阶段概括为“荧光10年”,他认为这个变化涉及中国社会近30年来最重要的变化——城市化,“城市的快速发展让我一直处在对城市化的兴奋中,我希望在绘画里面表现这种能量。所以我选用强烈的荧光颜色对应城市化的主题,用鲜亮的色彩折射物质化的时尚和繁荣,反映城市的喧哗和刺激,比如说用不断移动的线条表现速度,用散光点的色彩对比表现霓虹灯。”这些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荧光颜色,在俯瞰的视角中呈现出城市全景样的结构,画面中的方块、“+”号、“×”号,在发散的空间中弥漫永不熄灭的光感。丁乙的作品从此有了更丰富的绘画语言,并与社会形成一种互动,成为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的视觉象征。

到了2010年,这个角度由俯视换成了仰视,丁乙开始把城市“推远”,越来越宏观、整体地看待城市,“就是看天空,看更宽广的世界。我觉得最近的作品就是表达这样的东西,有时候你感觉好像是看无穷的世界,或者是类似这样的背景上的画,它很抽象,但它还是跟社会的发展有视觉的联系。”

在一次次的探索与改变中,丁乙带着他的作品走向了国际舞台,他先后在新加坡、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国家举办个展,并参加多个国际联展。而“+”号、“×”号本身,在经年的重复与自我再造之中,也渐渐蜕变为与最初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使用哪种符号不是绘画最终极的意义,最根本的还是画面的感觉和它所能挖掘的深度。以前仅仅是停留在表象,我的目的是把这样的符号创建成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区别于常规艺术形态的符号。现在,我把它定义为创作中最基本的元素,尽量弱化它,注重画面整体宏观表达的东西,力求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为广东美术馆 定制“动感”画作

在本次展览中,有两幅专门为广东美术馆“定制”的作品。这也是丁乙的一个惯例。“从2015年开始,我计划每年在国内的美术馆举办一场展览,已经去过上海、武汉和西安。每次展览都会根据美术馆的空间专门创作新的作品,作品之间有尺度和空间的渐进、呼应,同时用展览激发我创作的动力。”

这两幅作品尺幅都高达3.6米,采用的是绘画加木刻的技法创作完成,丁乙先在厚重的椴木板上涂上三层彩色颜料为基底,再涂上一层黑色覆盖先前的颜料,最后在黑色背景上开始用颜料画“+”号,在不画的地方就用刻刀刻“+”号。刻出来的符号显示哪一涂层的颜色,取决于他刻划的力度,有时一刀到底,露出的就是椴木本来的颜色。伴随雕刻的有力笔触,作品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层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用铅笔打底,往往是从两边和对角开始,这是一种对应的关系,再慢慢延伸到中间,这是一个聚拢的过程。而在颜色的处理上,我是分颜色来画,把整个画面里面所有这个颜色画一遍,然后换另一种颜色。比如说画红色的时候,我就在木板上把所有的红色都画上。”

选择椴木板作为媒介材料进行创作是从2015年开始,丁乙表示是因为木质能够影响刻划的呈现效果。而且,椴木板没有任何的横向和纵向的势流,所以用它来做基底,木刻刀会走得非常流畅。这为他开拓了新的探索领域,也代表了他创作的新纪元。在黑色的表面下,霓虹色颜料堆积的地方充满了潜在力量,火热的颜色亟待被木刻刀切开,得到释放。丁乙说:“我想在作品中塑造某种正在萌发的力量,而不是已经发散出去的。”

而《十示2018-2》也被丁乙评价为这些时期里创作的“最有动态的一张画”,“因为以往那些早期的作品是非常平面化的,但是到了这张画,画中的意象非常丰富,这个意象有很多的指向,可能会使观众联想到宇宙、星球,甚至电子游戏,一切全凭观众体验。但是我实际上想要表现的是一种持续的、不断冲击的能量。在我的理解和感受中,这是在表现中国几十年来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充沛能量。尤其是作品中白色的点和线,散布在不同的方向,好像是带领这些符号往左上角冲,这也让它的表现力更加有强度。但是因为我是一个抽象画家,我不会去描述绝对的一个现实,所以实际上我是通过色彩、线条这些绘画语言来表现我所感受到的时代性。”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