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广州参考】大潮起珠江:60米山水国画长卷展珠江胜景

录入时间: 2018-08-24


今天(23日),“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站”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协办,展览按照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分为“春潮澎湃”“激流勇进”“扬帆逐梦”三大板块。

此次展览是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检阅40年来美术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中国美术改革开放以来所呈现的繁茂态势,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创造创新而举办的一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美术得风气之先,走变革之路,领时代之新,故而广东作为主体参与这次全国美展。

昨天,记者跟随着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的导览先对展览一睹为快。“这些画作,几乎是连续不断地带领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李劲堃说。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1980年,港台流行音乐进入广东;1981年,彩电时代到来;1986年,永久牌自行车风靡全国;1990年,内地出现第一家麦当劳;再到后来逐渐出现的电脑,无人驾驶,北京奥运,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这幅《四十年的温度》描绘了自1978年以来,不同时间节点出现的新事物。李劲堃介绍,通过时间记忆和道具记忆可以记录历史,这些不同的色块和道具揭示了不同的年代,将人们的思绪带到改革开放四十年风起云涌中。
 
(画作《四十年的温度》)

此外,描绘从遵义到广州打工年轻夫妻的油画作品《小夫妻》,以及由广州画院院长与80后年轻画家共同创作的水墨作品《春运》,李劲堃坦言,这些质朴的场景与真实的人们,展示出改革开放当中,无数人的辛勤劳动在推动国家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而当时代不断奔涌向前,也可以看到画作中呈现出的美学变化。李劲堃介绍,40年前的绘画作品主要还是关注温饱,现在的绘画作品逐渐开始有人物自己的表情。例如《美丽妈妈》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现代母亲在怀孕和带孩子时保有的靓丽外表和孩子拥有的各式各样的玩具。还有《无人制造》从过去人力为主进行工厂作业,到现在风行的无人制造企业,工厂题材的作品也大有变化。“从枯燥的工业画风到生动的人物表情,艺术家关注的角度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李劲堃说。
 
(水墨作品《春运》)

据介绍,这次全国美展在相当程度上展现了40年来中国美术的创作成果、艺术水准和发展趋势。参展作品有讴歌时代巨变的宏大叙事,也有切入日常生活的真切描述,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前所未见的丰富性。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新,展览呈现出改革开放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贴近现实、关注生活、服务人民的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次展览将展至2018年9月24日。

〓专访:广东三名家首次携手创作60米国画长卷《珠江胜景图》〓

在众多画作之中,由广东省山水画名家集体创作的大型中国画长卷《珠江胜景图》尤为抢眼。走进展厅,入目即是环绕整个圆形展厅的《珠江胜景图》,上、中、下三卷相继衔接,全卷长59.34米。这幅画以传统山水画长卷表现当代城市风貌,展现出珠江流域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波澜壮阔,这幅中国画长卷用的是同一母题,分为独立而相连的三卷来创作,每一卷高为2.38米,长19.78米。从《珠源峦脉》的渺茫山峦到《云涌珠江》的崇山峻岭、激流飞湍,一路延绵至《盛世珠江》里洁净明亮的现代城市广州,珠江的气势之磅礴令观众大呼震撼。
 
(大型中国画长卷《珠江胜景图》在广东美术馆圆形展厅展出)

上卷《珠源峦脉》由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团队创作,描绘了珠江上游,源头藏于白云苍苍,梯田高山若出其中;中卷《云涌珠江》由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原院长许钦松团队创作,描绘了珠江中游从现黔桂流域进入广东,峻岭激流、亭台古迹,跃然纸上。下卷则是由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团队完成,展现了珠江流域进入广州这座中心城市的繁华盛世。

上、中、下三卷由11名不同画家创作,风格各异却又和谐交融。集齐广东如此多名家的宏大这幅巨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日前,广州日报记者专访了创作《珠江胜景图》的三位广东名画家团队,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上卷

方土团队:行云流水展现神秘珠江源头

方土与广州画院的两位画家宋陆京、林于思于春节前就已开始准备,历时半年多才完成《珠源峦脉》这幅作品。方土坦言,第一次面对如此巨幅的长卷作品,的确既兴奋,又觉得充满挑战。“这幅画是代表这个时代的语言,不管是画幅尺度还是表现手法,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我们希望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方土(中)与宋陆京(左)、林于思(右)

珠江上游流经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但在方土看来,这幅画的“眼睛”,在于如何描绘珠江源头。正所谓饮水思源,他希望通过描绘珠江源头,表达出不忘初心的感念。“珠江从云南曲靖发源,一路奔涌而来,两岸养育了无数人民,最后在广东兴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要如何展现这样的初心?需要好好地构思。”

方土说,对于珠江的源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大多数的想象都带着几分“神秘气息”。于是,他决定以象征手法,透过“云”表现“水”。“正所谓行云流水,有云必有水,‘云’和‘水’的展现在中国画当中是非常考究的。”他说,“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经典符号,有着祥云的说法,在木雕、如意等物件上,都有云的形状的运用。故他从这里出发,以“云”代替了“水”,大量飘悬于天空、山间的被风吹动的云,其飘忽浩渺得到充分的渲染,象征着这是吉祥之地。

方土解释,以云喻水,既代表着珠江发源于彩云之南的云南,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极具视觉空间的角度去描绘。“就像看电影一般,透过云层,镜头快速嫁接、不断推移,最后转换为长镜头定格到奔涌的珠江。”这位曾在珠江电影制片厂从影六年的画家,以电影的手法来描述起自己对这幅山水画的构思。除了“以云喻水”,方土认为,珠江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水带动了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发展。于是,他以贵州和广西特色的山寨和梯田表达居住的人的生活,表现人文珠江。

更让人意外的是,与包括他在内的许多画家“出手”前到当地写生不同,这一次方土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说,虽然他们团队之前曾到贵州、广西采风,但在这一次下笔之前,并没有到位于云南的珠江源头写生,而是以一种象征的手法,描绘出珠江源头的神秘。

“直到画完后我们才真正到实地去看珠江的源头,一看到我就说,幸好我们没有来写生,不然我们在画的时候,就失去了神秘感,而单纯追求写实的感觉,把珠江源头画成了一个小泉眼。”在他看来,这就意味着将一棵参天大树画成了小盆景。因为决定使用象征的手法和对珠江上游景观意境表达的需要,方土团队选择放弃了很多实景。“像桂林山水太有特色了,如果一旦画了,整个长卷要如何衔接气势就会很成问题。”

▊中卷

许钦松团队:寒冬逆流而上 绘就云涌珠江

《珠江胜景图》的中卷《云涌珠江》同样创作了大半年,由许钦松率领黄唯理、陈映欣、张东三位知名山水画家组成创作团队集体创作。此卷主要表现黔桂流域至西江一带景色,既突出珠江两岸的崇山峻岭、激流飞湍,又兼顾沿岸名胜。溯源而上,途经肇庆、连州、梧州等地。

事实上,许钦松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画作,人们已经非常熟悉。在他的巨幅山水画《长江揽胜》中,奔腾江水从陡峭峡谷中奔流而过,云雾弥漫,层峦叠嶂……万里长江之浩瀚气势尽收眼底。

“事实上,有不少国画佳作来表现长江的气势如虹,但展现珠江风起云涌的画作却并不多见。”许钦松认为,广东的确需要一张气势磅礴、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山水画。
 
(《云涌珠江》局部)

在创作过程中,团队遇到过不少困难。许钦松说,出发沿江而上写生时,正是天气寒冷时候,天还下着毛毛雨,每次都要转车再乘船,冻得受不了就只能用口哈气取暖。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总算将江边景色“写”了下来。有了这些草图,再进行正稿的创作。

不过,在许钦松看来,创作上的疲累并不算什么,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在传统中不断创新。他表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取得的成就已经非常辉煌,因此需要融合更多当代审美的元素进去,将思想内涵与新时代连接在一起,赋予传统山水画新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的学习继承,又要在山水画里加入新元素展现现今的时代风采。“不能画成古色古香的传统山水画,而要凸显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以珠江流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改革开放的成就,当中有田园山水、有城市建设等等。”

许钦松说,与西洋风景画直接描摹不同。中国画家看完风景后,会在心中激荡出一个景观,从第一自然进入第二自然,通过“心造自然”,不断地融合、提炼。因此,他希望突出从珠江到沿江城市的变化,来展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变,用艺术的手段吟咏珠江。

在《云涌珠江》之中,顾名思义,正是以“风起云涌”之感,来统领整幅长卷的气势。“我们希望描绘出珠江出海口带来的海洋气息,描绘出云朵不断地从位于画作右下方的海洋,一路往左上方的内陆‘飘动’,既符合地理结构,也强化了风起云涌的感觉。”他认为,正是这样的气场,展现出珠江流入海洋,拥有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以前的黄埔古港,如今的南沙港,广州正是通过这些港口与世界相连,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面貌。”

在他看来,风起云涌也成为了整幅画作的主基调。“这是一气贯之,整个气势的涌动,让画面显得内容多而不杂,即便画作内部有着种种错综复杂、冲突矛盾、抑扬顿挫,但整个如一首像交响曲般,有着源源不断的气势。“这个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许钦松说。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下卷:

李劲堃团队:以古鉴今 山水绘城市盛景

如果说《珠江胜景图》的前两卷仍是以传统山水画为主题,那么下卷《盛世珠江》则是展现城市主题,表现珠江流域进入中心城市的一段。这部分由李劲堃带着年轻的80后团队莫菲、林杨杰、黄涛完成。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和三名一起创作的学生)

该如何用传统国画表现现代城市面貌?这不仅是李劲堃团队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现代国画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李劲堃直言:“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加强,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当代中国画如何发展,对此我们这代人应持什么态度?这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

在这幅画作中,他希望呈现出广州作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当代城市的代表,用图像表现当中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认为这也是站在新起点上,探索中国画如何向当代形态转变的一次尝试。因此,这张画一改过去传统山水画以景带小面积建筑的构图方式,全卷使用传统国画技法勾、皴、点、染、积为主要的绘画手段。

“尤其是年青一代,他们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与他们一同创作,我们希望描绘出我们理想中的城市,洁净、明亮、简洁,用充满东方绘画精神的绘画风格来定格,用全新的国画语言,描绘出我们切身感受着广州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绘制《盛世珠江》时,画面从白鹅潭起始贯穿整个广州城区一直延伸到南沙的出海口;通过对重要的桥梁连接“河南”与“河北”,包括对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广州桥、猎德桥的勾勒;在构图的过程中还考虑了广州新中轴线和老中轴线之间的关系,让珠江河流大面积的呈现,串联整个画面。桥梁、中轴线主建筑群形成横竖交叉、高低起伏、长短相依的线条,建立起画面如交响乐韵律般的节奏感。而在这样的铺排中,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涌现的地标性建筑群徐徐展开:白天鹅宾馆、十三行新貌、海珠广场、二沙岛、海心沙、珠江新城、广州塔等等。

而在这之中,李劲堃也颇为自豪地表示,这样的探索的确收到了不少意外的惊喜。“我们在重点刻画城市中那些低矮的小灌木时,采用了几乎像水晶一样透明的墨色,这其实就是我们中国水墨在纸上的极致体验。”

而在表现高楼林立的城市时,淡淡的墨色总让城市过于平衡,因此李劲堃选择在当中突然以浓烈的墨痕去破坏这种平衡,让整幅画充满了戏剧性冲突。“这种黑白灰的处理,黑的不沉闷,白的不轻浮,使得整个广州充满了当代的洁净,纯净和美感。”
 
(市民在欣赏《珠江盛世》)

“直面当代,立中研西,以古鉴今”,这是李劲堃时常对学生们说的。在他看来,在此卷中,直面当代,是用新时代的艺术、学术能力和艺术风格,去表现新时代的广州景象。立中研西,是以东方绘画精神的特质,在世界之林中,展现东方文化的虚怀若谷与文化自信。以古鉴今,是在表现现代城市题材中,探索出一种全新的中国画样式,作为当代形态在历史上的坐标,实现当代转型。而这,也成为他们团队无论是在画作中还是在探索中,始终保持不变的信念。

〓专家导览:教你如何欣赏长卷山水名画〓

作为普通观众应该如何去参观整个展览呢?这些名师大家也不忘向广州的艺术爱好者科普,让观众不再是走马观花。

李劲堃建议,对于这个展览,观众用直觉去感受和欣赏就好,“我希望能看到一家老小来看展览的场景,小孩可能会问父母‘这个东西是什么年代的呀?’,然后父母向孩子介绍他们当年经历过的时代和对这些物件的回忆。”

而对于《珠江胜景图》这幅60米的长卷巨作,许钦松坦言,从前古人看长卷是慢慢打开、慢慢欣赏。如今挂在博物馆,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因此观看的时候,可以边走边看,顺着这样的观看线路去欣赏,或许有不一样的眼光。

而李劲堃则建议,观众第一次可以以环顾的方式去审视广州,留下印象。留下整体印象后,他提醒观众可以留意画中的线条与戏剧冲突。他举例,在《盛世珠江》中,最长的线条有一两米,最短的线条可能只有几毫米,正因为这种线条的多种组合,让画面充满乐趣。当中既有大笔一挥的简洁,也有繁复如绣花的痕迹。他提醒,尤其是那些用水墨激荡出的痕迹,细心去看如同宝石一般优美。

把手机横过来,欣赏60米《珠江胜景图》↓↓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申卉、张姝泓
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骆昌威、杨耀烨 实习生 庞舒尹、曾慧明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陈雅诗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