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南方艺见】“射墨”是不是作秀?广东美术馆这个展览严肃探讨“笔墨纸砚”

录入时间: 2018-07-06

7月1日,“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学术主持,孙晓枫任策展人。展览通过“笔墨纸砚”回归到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中,在探讨“笔墨纸砚”的流变中,重申工匠精神的意义,同时以此重思当代语境下的“文人”身份和传统文化建构问题,展览将持续至7月22日。



“笔墨纸砚”作为中国特有的书写与艺术创作的工具,在不断“文人化”的过程中得到“文房四宝”的美誉,影响并塑造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图式与艺术品格。

“事实上,从媒材物质条件的角度看,一幅水墨或书法的‘创作’并非始于艺术家研墨下笔,而是从造纸、造笔、制墨、制砚的瞬间就已开始。可以说,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创作的核心物质条件。”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


△沈勤,仿宋山水 1711,97x174cm,纸本水墨


为此,本次展览打破常规,邀请艺术家、匠人、甚至收藏家共同合作:参展嘉宾既有史金淞、郭工、武艺、靳卫红、王犁、秦艾、单鼎凯、秦修平、施立刚、鲁大东等当代水墨、书法的实践者,也有李小平、贡斌、伦少国等文具工艺家,现场还展出刘山、林瑞毅等藏家、机构的文人空间物件及陈设。



孙晓枫强调,本次展览不是一个水墨艺术展,而是通过“笔墨纸砚”这种介质探讨工具和观念的辩证关系,以及这种介质背后巨大的传统,在当代语境中存在的能量。


△ 靳卫红,沉醉,69x34cm,纸本水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吴冠中“笔墨等于零”、李小山“中国画到了穷途末路”等论调的提出,对中国传统笔墨提出了根本性的批判和颠覆。而“当代水墨”则是针对上述挑战作出学术回答。

王绍强认为,“当代水墨”同样真实地活在当代文人、艺术家、收藏家运用“笔墨纸砚”物质文化进行创作、生活、审美的日常空间之中,“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画传统并未‘穷途末路’,而依然焕发着生生不息之当代精神”。

以下是艺见君与策展人孙晓枫的对话

艺见:这次展览将作为工具制作意义的“笔墨纸砚”与作为书画创作意义的“笔墨纸砚”进行了对观,您认为这两者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孙晓枫:中国绘画发展史与绘画工具发展史是相对应的,笔墨纸砚有一个物物相生、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绘画的艺术样式。比如,宋画大部分是画在绢本上,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画在纸上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工具史和文化史、艺术史之间是一种互生的辩证关系,对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有深入的影响。


笔墨纸砚是中国特有的书写与艺术创作的工具,与古代文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后来进入礼仪和收藏等各领域,在古人的文化景观描述中,笔墨纸砚很有代表性,而且会作为文房四宝,放置在书房之中,“笔墨纸砚”被高度文人化并赋予了象征,成为文物系统里面的“文玩”与“雅赏”,和西方对于工具的态度,对于“器”、“物”的态度大相径庭。


△ 伦少国,大千世界,29.2×23.2×3.5

艺见:置身传统笔墨与“当代水墨”这两种语境,您认为,“笔墨”背后存在构成中国古今艺术家对话的共同语境或话题吗?

孙晓枫:在不同的时代,笔墨的语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传统社会,笔墨在文人之间交流与收藏中,有一套仪式性的语言。到了民国之后,海派画家和岭南画派提出对传统笔墨的改造,新中国成立之后,笔墨贴近现实,强调写生,强调艺术为人民服务等。

艺术工具具有文化多元性。到了当代社会,笔墨纸砚开始工业化生产,大大普及,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传统笔墨与当代水墨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相同的内在逻辑,只不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


△ 王犁,一片湖山-2,69x45cm,纸本水墨

艺见:刘国松曾经提出“丢掉笔”的观点,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孙晓松:刘国松的这个观点主要是批判以笔为代表的绘画系统,古代以笔和线条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模式会束缚当代观念的表达,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文化在当下提出批判意见,并不单单是说不用笔。
 
(“射墨”创作中,举着纸的小姐姐一脸茫然……)

艺见:最近一段关于“射书”的视频火了,宋庄有人用注射器“射墨”进行创作,您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否也算一种“书法”、一种“当代水墨”?真正的“当代水墨”与作秀有区别吗?

孙晓枫:从某种角度来说,只要自身的思想观念的脉络能够成立,我觉得就可以视为一种当代水墨。邵岩在接受心脏搭桥手术中,接触了很多注射器,在治疗中,他可能觉得注射器既有破坏性,同时也是在拯救身体,是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
 
(邵岩的“射墨”艺术)

在射墨中,他在制造一种新的线条和视觉形象,有一种独特的感悟,这与他自身的经验有关系。我觉得他是在严肃地思考,在探讨书法与当代的一种关系。他的书法素养是比较好的。很多人看热闹,并不理解其内在的诉求。

他用一种原生的思想和行为创作,并不是作秀。当代确实有些人在作秀,没有文化内在的思考,只为了博出名和眼球,就容易走向作秀的层面。


△ 施立刚 , 草书崔颢《入若耶溪》,65×36cm,纸本水墨

艺见:这次展览也谈到“当代文人”的问题,在您的字典里,对“文人”是如何下定义的?“文人性”与“当代性”可否相融?

孙晓枫:当代文人需要有一种很好的学术素养,有一种深刻的学术眼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要有情怀,有责任与担当,这就是文人的形象。文人在思想的前沿中思考与探索。文人性也是在与时俱进,与当代性一直在交融。


作者 | 宋金绪 杨逸
编辑 | 陶明霞
实习生 | 甘子美
图片 | 资料图
策划 | 李培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