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雅昌专稿】“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开幕 呈现当代中国水墨发展的三条路径

录入时间: 2018-03-27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3月23日下午,“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4月26日。本次展览从山水/风景题材入手,以艺术家对待笔墨规范、水墨媒介的方式以及作品的呈现形态为依据,将当代中国水墨的发展归纳为三种类型,即:
 
传统型:立足笔墨传统继续探索创新;
 
现代型:从西方现代艺术出发进行改革试验;
 
当代型:超越笔墨甚至水墨、使用多元媒介加以拓展;
 
这三种类型正好呈现了国画—水墨画—水墨艺术这三种概念的转变逻辑和发展线索。
 
包括姬子、梁巨廷、卢甫圣、许雨仁、罗建生、陈履生、徐累、柴一茗、林淼、刘国松、李华生、杨诘苍、梁铨、张浩、黄致阳、王绍强、申凡、张羽、林天苗、郑重宾、沈烈毅、魏青吉、谭勋、石至莹、倪有鱼、李舜在内的26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加了此次展览。
 
展览开幕前策展人项苙苹为媒体导览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和浙江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担任学术主持,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和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任展览总监,策展人由艺术学博士项苙苹担任。
 
2016年12月,在广东美术馆主办的 “当代语境下的多位思考——2016策展人论坛”上,项苙苹等16人成为广东美术馆的特聘策展人,此展即为此合作项目之一。
 
众多嘉宾出席了本次展览开幕式,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中山大学教授、视觉文化中心主任冯原,此次展览策展人项苙苹,参展艺术家代表张羽先后致辞。
 
展览开幕前的对谈活动现场
 
展览开幕式现场
 
参加开幕式的众嘉宾合影
 
展览开幕前,在王绍强的主持下,冯原、项苙苹、独立策展人孙晓枫、艺术家江衡及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张羽、谭勋、黄致阳,围绕“中国式风景:重读传统、当代和艺术”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策展人项苙苹表示,“后笔墨时代”意味着,在如今的时代,笔墨规范这一重要的水墨艺术评判标准已经失去了以往的主导地位,针对当下多元的水墨艺术格局,应该有相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山水”与“风景”分别代表着中国和西方两种描绘自然的方式,而“中国式风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交融中,中国当代艺术学习和吸收西方艺术成果后呈现的状态;同时“中国式风景”也表明了对西方影响的超越和对中国传统、本土文化的回归。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在中国画史上,山水题材在很长时间内都占据着主导地位,通过梳理这一题材在今天的演变,可以引发人们对什么是当代,什么是当代艺术,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等问题的思考和梳理,让人们重新看待传统,看待当代和传统、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
 
王绍强表示,本次展览并不是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一个思考。广东美术馆长期以来都在关注水墨相关的话题,始终将中国水墨的当代现象和问题置于中国艺术研究体系之重要位置。自2001年以来,广东美术馆围绕“水墨”话题已先后举办过三次大型系列展览,这些研究型展览,为后续的当代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份水墨实验领域较为全面而综合的文献史料,以便更进一步深入探询中国水墨的历史内涵、发展文脉以及当代演绎的多种可能性。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在广东美术馆三楼,10、11、12号三个展厅分别呈现着传统型、现代型和当代型的作品。这三种类型的艺术家在各自的领域里,结合自身对传统的研究,对西方艺术的认知,对时代生活的体悟,表达了各自对传统山水题材的理解并进行了拓展和转换:自足自在的山水,通感的抽象风景和多元的当代景观,尤其全球化、经济化、商业化背景下复杂的当代景观,让人们看到了当代社会转变了的世界观和自然观。
 
自足自在的山水:代表艺术家有姬子(1941年-2015年)、梁巨廷(1945年-)、卢甫圣(1949年-)、许雨仁(1951年-)、罗建生(1952年-)、陈履生(1956年-)、徐累(1963年-)、柴一茗(1965年-)、林淼(1981年-)等。
 
姬子 混元系列之十 纸本水墨 90cmx96cm 2010年
 
卢甫圣 平芜 水墨设色 190cm×498cm 2004年
 
罗建生 戈富山印象 纸本水墨设色 104cmx216cm 2016
 
陈履生作品展览现场
 
这类水墨仍立足传统水墨画固有的支点尤其是笔墨规范,同时参照现当代艺术的理念、形式、构成等进行水墨画的探索。该板块的创作以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理想性山水为主,作品大多表现了自在、具有永恒性的自然山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亦足见山水画艺术传统的完满自足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有根据具体对象加以描绘的现实性山水,或被破坏的自然。
 
徐累 浮沉 98cm×160cm×2 绢本 2014年
 
柴一茗 直到日落西山下 80cmx150cm 纸本彩墨 2017年
 
林淼 海市蜃楼之二29cmx40cm 绢本设色 2017年
 
抽象的通感风景:代表艺术家有刘国松(1932年-)、李华生(1944年-2018年)、杨诘苍(1956年-)、梁铨(1958年-)、张浩(1962年-)、黄致阳(1965年-)、王绍强(1968年-)等。
 
刘国松 未知的宇宙 纸本水墨 180cmx47cm 1988年
 
李华生 0679 纸本水墨 97cmx180cm 2006年
 
李华生作品局部
 
杨诘苍《墨西哥之旅》(局部) 墨、宣纸 1990年
 
梁铨 潇湘景色 200×140cm 色、墨宣纸拼贴 2015-2016年
 
这类水墨竭力打破传统笔墨规范和创作程式的限制,与传统水墨画及写实水墨画划清界限,更多融入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创作手法和理念,从水墨媒介自内向外地重新定义水墨艺术的边界条件,探索水墨材质自身独立的审美特质和自律性价值。该板块作品的表现形态类似西方抽象艺术和抽象表现艺术,呈现了通感的风景和山水精神,完全不同于传统国画的面貌,在本质上亦有别于西方现代艺术。
 
张浩 心灵旅行2013-5 宣纸水墨 143cmx158cm 2013年
 
黄致阳 《座千峰》 房山汉白玉 2012年
 
王绍强 云山记 纸本水墨23cm x 15cm 2017年
 
多元的当代景观:申凡(1952年-)、张羽(1959年-)、郑重宾(1961年-)、沈烈毅(1969年-)、魏青吉(1971年-)、谭勋(1974年-)、石至莹(1979年-)、倪有鱼(1984年-)、李舜(1988年-)等艺术家作品。
 
 
申凡作品展览现场
 
申凡 山水-9210-面-(92-10) 88cm×88cm×19件 布上油画 2011-2012年
 
张羽《上墨20150724——对话郭熙(装置)》 宣纸、水、墨、亚克力、钢丝、影像 2015年
 
沈烈毅 天空 彩钢瓦 120cmx220cm 2017年
 
魏青吉 南极计划—游泳 宣纸、水墨设色 146cmx360cm 2015年
 
所谓“水墨”在此已经是一个具有极大的兼融性和延展性的概念,可能既没有笔墨技法也没有水墨媒材。用一些水墨媒介之外的物品和媒介,尤其来自我们时代和生活的媒介物品和最新技术,自外向内地揭示了水墨艺术惯例的局限,让水墨艺术在新媒介和新技术中获得新生。该板块不乏传统文人情怀,但更多表现了政治、经济、商业甚至自然灾害等当下社会生活的体验,是山水、风景和景观的综合。
 
谭勋 李明庄计划 5.12-1 锅碗瓢盆 直径60cm 2017年
 
石至莹 白石 布面丙烯 200x130cm 2017年
 
倪有鱼 逍遥游28 拼贴 22×62cm 2018年
 
李舜 林泉高致-2 艺术微喷 66cm×100cm 2013年
 
林天苗 看影 画布喷绘,丝线和棉线 284cmx144cmx8cm 2005-2011年
 
除了这条显性的线索,项苙苹还通过作品呈现了一些隐性的线索。比如自由艺术家和有社会职务的艺术家在创作上体现出不同的儒释道倾向;传统山水追求怡然自得、天人合一的状态而如今的山水充满了危险性,并与人发生着冲突;以及画家对石头的态度,带有一种“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意味等。
 
Q&A
 
雅昌艺术网:2011年您曾经策划了一个展览叫 “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这次的展览与上次有何延续和不同?
 
项苙苹:策划那个展览是因为我在做上海双年展的过程中感觉到似乎当代艺术和传统的水墨甚至国画是割裂的,两者是有一定的对立和冲突的。像上海双年展,在当代的概念里基本上不太会有国画类的展览,或者是水墨类的作品。很多从事相对传统的行业的人,包括做理论的,都会对我说当代艺术在搞什么,都是一堆垃圾,乱搞的。所以我一直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发现山水这个题材很多艺术家都在用,都很重视中国古代文人的那种山水的感觉。不管是用哪种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就算有门户之见,最后他们都选择了山水这个题材,所以我就干脆从山水题材入手来梳理出一条这个在中国画史上曾经最重要的山水画是怎样在今天演变的。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现在的想法跟当初是有延续的,在那个展览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2012年我去参加在纽伦堡的世界艺术史大会,入选了一篇论文,我那次就是把山水题材分成了三个板块,把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家对这个题材,以及对中国传统的态度和运用方式进行了梳理。
 
传统型的确更多地用到了传统,包括笔墨、山水题材的传统;现代型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传统,材料上还是延续用水墨和宣纸;当代型的是完全从当代进入的,看到这个山水觉得可以做一做,就那样去做了。
 
名字没有特别大的区别,选择的艺术家很不一样,很多大家都很熟悉的艺术家就没再找。我希望尽量有不同地方的人,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趋势是在做什么。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笔墨终结之后”和“后笔墨时代”指的是什么?
 
项苙苹: 做传统的人会觉得现在那些人画的什么水墨画是瞎搞,没有笔墨的。原来的主导型艺术是国画,后来变成了当代艺术,现在是当代艺术横行天下,在西方也是,原来是油画和雕塑,后来就变成了当代艺术,在西方绘画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面临一次挑战死一次。
 
现在时代变了,创作变了,价值衡量的标准已经变了,所以不要拿老的标准来衡量新的东西。从中国立场出发,做中国传统的人不要用狭隘的眼光看新时代的艺术。倒过来,也不要一心盯着西方,也要往传统看一看,有什么东西还是可以从传统出发去学习的。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终结”就是事物发展的阶段,它发生了转变和变化。终结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把它结束之后就会发现,水墨的道路很宽广。我说是“后笔墨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它还在,并没有消失。就算说笔墨终结,也不是说笔墨就没了,是笔墨的主导地位结束掉了,但还在,既然在就看着,观察着,看它是不是做出点什么。
 
就像爬山,可以走山间小路,可以走公路,也可以坐缆车。三条道路都可以登上山,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满足不同的需要。其实都是行得通的,都是合理的,只是大家的方式、途径不一样。所以不能够因为我自己做当代,就嘲笑人家很保守,做传统的也不要去嘲笑人家做当代的瞎搞,就是用一种很宽容的态度去看,也许最后都能够找到创造自己巅峰的那些东西。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笔墨的当代转换似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项笠苹:对,原因在于这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历史和本土在这儿。中国当代艺术搞得再轰轰烈烈,哪怕是现在的主导型艺术,但既然是在中国的语境里,那就绕不开中国画,绕开中国画就是不完整的。西方人就没有这个困惑,不需要讨论水墨和笔墨,不存在这个问题。
 
西方式的当代艺术成了凌驾于中国传统之上的一个东西,或者两个至少是势均力敌的,这时候才有这样的矛盾出现。所以中国人就尤其要注意,我们的传统文化要如何去看待。
 
其实传统不也蕴含着当代性,园林不就是山水画向沉浸式环境装置的发展?假山不就是现成品?文人雅集不就是一种综合了创作、活动、文献于一体的互动艺术项目?在中国经济重新崛起的当下,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重拾对中国画学的信心,并为中国文化的重新崛起有所贡献。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您想通过这个展览传达什么样的观念?
 
项笠苹: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文化总体性的问题。所有的单个民族,单个人,单个时代的这些整体的人,都是一个碎片。自古以来,所有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都希望发现宇宙的真理,比如说有一个所谓的宇宙全景图,都想拼出来,但单个民族、单个时代的人拼的永远都是碎片,拼不出一个完整的。如果放在一个整体的概念去看,把历史结合起来,把不同民族的探索结合起来,也许就相对完整。
 
所以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视角,觉得我就是对的,你就是不对的,要用更开放的、更具总体性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不要极端的排斥。为什么说爬山三条道路都可以,其实就是用不同的角度去认知世界。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