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南方日报】青苗师生“红色记忆”亮相广东美术馆

录入时间: 2017-09-18

《好榜样》方土 作
 
《长征路上——草地祥云》苏华 作
 
《美丽乡村“我们的歌”》肖洒 作
 
9月10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主办的“适逢其会——‘青苗二期’优秀作品与广州画院青苗专家主题创作汇报展”在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主要展出广州画院青苗专家围绕“红色记忆”主题所创作的作品,以及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第二期培育(简称“青苗二期”)画家所创作的百余件优秀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展览将持续至9月23日。
 
“青苗二期”的培育工作已将近一年。本次展览既是“青苗二期”学员学习情况的一次汇报,也是广州画院为青苗画家开展主题创作教学的一次契机。青苗画家创作要走向成熟,还有哪些发展空间?“青苗计划”未来应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培育美术人才?在开幕式当天下午举办的座谈会上,多位艺术家与理论家对此各抒己见。
 
1
 
主题创作带动导师、学员交流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展出了广州画院青苗专家围绕“红色记忆”的主题创作,方土、叶献民、苏华、陈永康、连登等30名广州画院画家均有画作参展。70名“青苗二期”画家、24名“青苗二期”杰青班画家约119件优秀作品也在“青青之苗”展区展出。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多年来,广州画院画家们在历任院长的带领下,多次到革命老区采访写生,考察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时代新貌,采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创作手法,围绕“红色记忆”这一主题创作出不少精彩作品。
 
这些作品生动描绘了革命斗争历史洪流中的重大事件、感人形象和动人瞬间,展现了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沧桑巨变以及革命老区的新生活、新发展、新气象。苏华《长征路上——草地祥云》、陈一峰《黄河在咆哮》、方土《好榜样》等均在本次展览与观众见面。
 
主办方表示,这些作品的展出,也为“青苗二期”学员的创作提供了范例和榜样。“青苗二期”自2016年9月开学至今,培育工作已接近一年,不少学员已开始崭露头角。“青苗计划”召集人、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表示,本次展览每一件参展作品均能体现学员对传统的理解与对时代的把握,呈现出独立思考和独特面貌。
 
“我在接触这些青苗画家期间,也经常被他们鲜活的艺术创造力、纯粹的艺术探索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触动。”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郭润文,是“青苗计划”杰青班油画组的导师,见证着青苗画家的成长。他期待,青苗画家既要精研传统、锐意创新,也要深入到基层搞创作,学会通过艺术的方式“铁肩担道义”。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观察到,过去,青年艺术家常常将自身与学院、传统进行区分。他们的作品与学院派的成名画家,很少会在展览上碰面。“如今,越来越多当代艺术家在重返传统,以新的视角盘活传统的艺术资源。本次展览也体现出画坛的新趋势。”
 
胡斌建言,“青苗计划”除举办群展外,还可以逐步推出小规模的联展或个展,将更多广东青年艺术家推向全国,同时寻找与国际艺术对话的对接点,为青年艺术家打开视野。
 
2
 
应鼓励“青苗”创造当代艺术语言
 
“青苗二期”面向全国招生,经过严格筛选,共招收学员109名,设立了杰青班、青苗画家班、本科提高班。杰青班学员来自“青苗一期”的优秀学员,分为中国画组和油画组,分别由方土和郭润文担任导师。杰青班成员在“青苗二期”里既是学员、又是助教。他们继续在导师指导下深造,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青苗计划”每个培育周期为3年。培育期间,中国国家画院为“青苗计划”提供国内顶级的师资和展示窗口;广州美术学院提供省内顶级的师资、优质生源、展示窗口和规范的项目资金管理;广州画院更是举全院之力,多方筹措资金,发挥专业画院在主题创作方面的优势,为青苗画家“传道、授业、解惑”。
 
“‘青苗计划’是当代美术人才培养转型创新的范例。”独立策展人孙晓枫表示。不过,他同时也对青苗画家提出更高要求:拥有如此优厚的创作条件的同时,青苗画家应如何建立“时代担当”?也有部分专家担心,“青苗计划”集中培养的模式,会令青年艺术家风格趋同,缺乏个性。“好的条件并不意味好的成绩,关键还在于青苗画家的个人修为。”广州画院画家连登提醒道。
 
“青苗画家既要参加主题创作,也要关注新环境、新技术给艺术带来的改变。即使从事架上绘画,也要对时代的变化保持敏感。”胡斌认为,“时代担当”并不能简单概括为“主题创作”,还需要对现实深入关注与分析:“我们应该从前人汲取养分,但不应该重复他们创作的视觉样式。当代青年艺术家要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语言。”
 
孙晓枫也赞成,青苗画家不应沦为“为创作而创作”的“匠人”,应该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创作:“年轻艺术家不能把自己关在自我设定的笼子里,而应该有系统地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几乎所有的大师都有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艺术市场也青睐这样的艺术家。”
 
有与会专家提议,在工笔题材作品占主流的当下,“青苗计划”应鼓励学员更多从事大写意创作。“继承大写意的国画传统,也是时代担当的一部分。艺术家都应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无为而为之’的艺术探索精神。这也是未来‘青苗’所应承担的使命。”“青苗计划”课题组专家张演钦评价道。
 
广州省文化学会副会长赵利平则认为,青苗画家无须承受过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宽松的创作环境更适合他们的成长。“好作品的诞生,需要自由的创作状态与深厚的人生阅历。青苗画家作品的表现手法尚带稚气,是可以理解的。”他表示,每个画家的个性与经历都不尽相同,只要假以时日,青年艺术家也必然发展出各有千秋的艺术面貌。
 
赵利平指出,“青苗计划”能否开花结果,贵在坚持:“首期‘青苗计划’启动过去4年,就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因此,我们无需怀疑,‘青苗计划’如可坚持十年以上,就一定能在广东美术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留下印记。”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通讯员 蔡桂燕
实习生 王萍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