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新物志——中国当代陶瓷作品展

录入时间: 2019-04-08

海报
 
展期:2019年4月3日—5月5日
展厅:广东美术馆8、9号厅
 
二十世纪90年代初,陶瓷因其独有的视觉特征和文化指向进入当代艺术家的视野,艺术家借助这一传统媒材的视觉表现和符号意义,实现了对社会历史的介入和个体经验的表述,在侧重泥性实验和抽象形式探索的 “现代陶艺” 之外,逐渐开启了以 “当代性” 和 “问题意识” 为前提的陶瓷创作转型。在这一整体发展轮廓中,我们不无惊喜的看到陶瓷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丰沛活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受到观念先行对陶瓷本体语言的消解及审美体系的捐弃。由于当代艺术重观念轻媒介的特点,许多当代艺术家最初并无意于陶瓷技术本身,而这一趋向的极端发展也导致了材料语言的弱化、陶瓷边界的模糊,以及材料自律的缺失。
 
基于此,展览把目光聚焦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材料和观念皆具有深入理解和探讨的这样一批艺术家。他们在21世纪新的社会历史与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对观念语言和材料边界的关系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即能否在观念表达的探索中兼顾本体语言的重要性,形成陶瓷材料物质性与观念性的互渗与相长?深入思考的结果是,陶瓷在对当代艺术的介入中不应该只是作为符号化、视觉化的物质载体,而是在物质性与观念性这两个层面逐渐显现出新的关系构成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样惊喜地发现,对材料 “物质性” 的回归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陶瓷语言的自觉和边界的重塑,弥补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代陶瓷发展初期的缺憾,陶瓷自身的当代性也被进一步发现和更加深刻地挖掘出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展览作品
卢麃麃 《记忆》 55×45cm 陶瓷 2009年.jpg
展览作品
冯薇娜 《折翼天使之粉色向日葵》 48×33×58cm 2010年.JPG
展览作品
李超 《坏孩子的天空》 46×42×70cm 陶瓷 2011年.JPG
展览作品
任宝山 《出行》 85×65×70cm 综合材料 2014年.jpg
展览作品
柳溪《Heart Dirt》 尺寸可变 瓷、印度墨 2015-2019年.jpg
展览作品
△ 方力钧 《2014小稿》 8.5×8×7.5cm 陶瓷 2014年.jpg
展览作品
李玉端 《风景2》 56cm×46cm 瓷 2018年.jpg
展览作品
△陆斌 《大悲咒-XVI》(佛龛) 尺寸可变 瓷土 2019年.jpg
展览作品
△刘建华 《2012年末》 522×252×3cm 瓷 2012年.jpg
展览作品
冯峰 《装饰墙纸》(局部) 尺寸可变 陶瓷、综合材料 2009-2019年.jpg
展览作品
季胜利 《无题01》 直径90cm 陶瓷、铁针 2016年.jpg
  • 当中国人开始对土与火的关系产生思考和联想,并将他们的理解用劳作的方式予以呈现时,陶瓷这一融天然与手工一体的物质形态开始在人类悠久的文明与艺术史中生根发芽。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整体变革,使得立足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成为这一巨大转型的组成部分。过去我们在考察中国艺术在20世纪至今的形态变化和观念更新时,往往习惯于聚焦国、油、版、雕等学科或媒材,对除此之外的艺术门类的梳理和推进工作往往存在一定的疏忽,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历史语境中某种程度上的遮蔽。近年来,对于像陶艺这样的边缘门类或小艺术种类逐渐在当代艺术生态中迸发活力、形成影响,并越来越多地受到艺术界、理论家以及观众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举办有关当代陶瓷的展览和研究不仅顺应了当代艺术研究的整体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当代陶艺研究在学术上的空白,同时也能够丰富观众对当代陶瓷艺术的认知,形成更加多元的展览架构。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