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策展人语

录入时间: 2018-04-02

进入方澄的作品的时候,我把方澄描述为一位朴素的劳作者。这是我进入到他位于信和广场南侧的工作室产生的第一印象。工作室不大,十来米的深度被储物架间隔成几进空间,从楼下到阁楼,堆满了材料、工具、半成品和完成的作品。场景恰当地描述了方澄的工作状态——高密度、繁复与矛盾。工作室是时间碎片的堆垒,思路暂停之处便形成了一个现场,异质现场经过重叠、介入、冲击后布满时间的褶子,交代了方澄创作思想里某些不能承载之重。
 
艺术家们的工作室总保持着劳作的谦逊,永远处在一个未完成的状态中,进入工作室的时间点成为一个切面并定格下来。方澄的工作室里,劳作的身体的热度弥漫在整个空间中,切割、焊接钢铁时那股硫的味道刺激着嗅觉,这是特定材质给出的信息,同时也启示了对材料的种种联想。铁板、钢丝代表工业的力量或是暴力?是炫耀、反思、批判还是形式的借口?材料最后可以决定它自己吗?这些联想可以导致完全不一样的论断。而在方澄对于材料驾驭的一套方法中,我感觉到他并没有赋予材料更多的主动性,而是在形象与形式之间来回穿梭。
 
说到方澄作品中的形象,不得不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朱铭的影响,他借鉴了朱铭东方式形象塑造的观念并予以个人转化。也许是因为方澄自身是一位资深的太极拳练习者,他对于如何在作品中传达太极的哲学有着区别于其他人的角度,他着重于对太极的“气”的呈现,《太极拳要义》(陈子明著)中谈到“气”的时候这样说到“……拳家苟能顺其天机之自然,抑扬顿挫,动合天然,圆能自如,毫无窒凝……”他那批用钢丝缠绕而成的作品,生动地体现了这种追求,不断旋转缠绕的钢丝,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漩涡,把视线带入纵深的运动之中。处于激烈运动中的线条,碎片化钢铁构件的无数次拼接,像是太极开合之时产生的气旋扭力把外在之物吸附过来,形成了一个可供指认的“壳”,形象得以完成。
 
方澄在作品中努力地探究如何在虚实、正负、阴阳的对立张力中实现空间的界分与形象塑造。“太极”寓含的东方哲思如何视觉化,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出空间开合时的形象,如何赋予静态雕塑以充分的动感,从而实现“气”的具象化。显然,他诚实地服从于主题,并努力地从自身已有的视觉经验中寻找对策,寻找一种“正确”的表达。
 
艺术重在于“试错”,过于经验化的“打太极”的形象变成了创作的压力,具象所造成的闭合空间往往成为一种极限。在和方澄的一次次交谈中,我更愿意他能够忠实于自己内在的困局,他娴熟的材料驾驭能力似乎不应该服膺于对某个形象的固守,而应该进入到雕塑自身的问题中,回到罗丹“不需要依托主题,雕塑就是雕塑本身”这个论断上。
 
方澄的创作完全可以回到材料研究以及多样化技术介入的焦点上,材料的物质性以及贯穿物质中的时间构成了一种对于创作者身体语言的想象,钢铁特有的象征直接把工业时代的原力推至眼球之前。缠绕、切割或是焊接等技术,本身已经充满了情节性,在回返艺术创作的途中所遭遇的种种可能性,必将构成意义本身。也许,方澄的注意力转移之后,在取舍之间、加减之间完成了观念的转化。那么这个展览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里面的反省机制恰恰是为了未来的创作锻造一把开门之匙。
 
 
 
 
孙晓枫
2018年3月23日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