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广东美术馆展出京派绘画《中国文化报》

录入时间: 2014-05-22


秋趣图(国画) 齐白石、陈半丁、吴镜汀、王雪涛、萧愻等合作


洗桐图(国画) 徐燕孙

  本报记者  王溪楠

  长久以来,海派、京派、岭南派等民间自发组织的诸多画派,历来就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研究的热点。5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20世纪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艺术生态与时代内涵——2014年度中国画学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召开。研讨会围绕着“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历史意义”“民国时期中国画的民族化与地域化”“国粹派的南北回响”“广东画人与北京画坛”等几个议题进行。

  薛永年、许钦松、罗一平、梁江、皮道坚、尚辉、朱万章、吴洪亮等艺术家和学者参会讨论。三地画派之间的相互影响、面对20世纪西方绘画传入而对于中国绘画之影响、如何定义画派以及三大画派领军人物的个案研究等问题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重点。京派绘画以深厚、包容的传统氛围从不同方面影响了20世纪北京绘画的发展演变,用最精致的笔墨效果描绘经典。在此基础上,以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上画派拓展了京派绘画的题材,做到了雅俗共赏,并逐渐与江南的风韵相结合。与此同时,以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以文以载道为思想内核,关注点从书斋投射到民生现实、国家命运上,成为20世纪中国精神的代表。

  许钦松表示,京派在传承传统中国画过程当中赋予了一种创新,海派其既保留了传统文人画精粹,同时又跟民众文化生活结合,更趋于生活化的特点。岭南画派则是中西兼容,关注现实、民生,也更为注重写生。这三个画派在社会变革发展的过程中,共生、共融、共发展,且具备文化生态,符合艺术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中国画的改革和创新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中国画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接受的是苏式的教学模式,这使画家们的思想有些逐步远离画派、消解画派的意识,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此次研讨会作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此次研讨会正值以北京画院藏品为基础的“丹青京华——20世纪的北京中国画坛”展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对京派绘画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学术总结和展示,通过对京派绘画历史脉络的深度梳理,展现和还原了中国画的正统面貌。据悉,此次展览是广东美术馆系列展览交流活动之一,明年广东美术馆将前往北京画院举办“20世纪上半叶的岭南风——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专题展”,并计划与海派绘画进行展览交流。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