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梁江:岭南画家急功近利北上,效果会适得其反 薛永年:一说到岭南,不能只想到“岭南画派” 尚辉:画派先立名目再去打造,不可取(组图)《新快报》

录入时间: 2014-05-19


薛永年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梁 江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尚 辉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高剑父作品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本期话题

  日前,“20世纪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艺术生态与时代内涵—2014年度中国画学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如何认识画派的概念,如何认知岭南画派在全国画坛的地位与价值,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岭南画派目前到底是否存在?岭南画坛的艺术风格究竟该怎样归纳?在全国格局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岭南画家频繁“北上”,对本地美术形象的改善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围绕着这些话题,薛永年、梁江、尚辉三位著名理论家说出了各自的看法。

  打造画派违反艺术规律

  收藏周刊:在“20世纪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艺术生态与时代内涵—2014年度中国画学研讨会”上,“画派”这个概念本身成为各位理论家热议的焦点。在交通、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画派还是否存在,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对此,各位老师如何看?

  薛永年:画派多是后来的研究者研究、思考的结果,他们提出一个“某某画派”,来对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美术现象进行概括。当然,只要有概括,就有所偏颇。在我看来,各个地方可能都有画派的存在,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不管是否要用画派的概念概括,三地的画家集群都是存在的。

  各地都在促进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怎么利用地方资源接续文脉,使美术方面有新的发展,作出新的成绩,从政府领导到个体画家都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真正想获得一些历史经验,我们就要研究过去的画派,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画派,怎么形成的、怎么发展的。

  尚辉:地缘画派比较流行,但画派仅仅局限在地缘上,还不够。一个地方是否真正形成了画派,要靠美术史去确定。现在不少地方对于画派,多是先立名目,再去打造,这是不可取的。

  梁江:很多地方、很多画家“打造画派”,不过是拉一棵大树自己好乘凉,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好像没有画派、不属于哪个画派就要低人一等。但画派是要打造的吗?开玩笑!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她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画派若要成立,首先要一个地方的画家有相类似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要有大致的趋向性。

  岭南目前缺乏参天大树式的人物

  收藏周刊:梁江老师几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岭南画派已经不存在了。您还坚持这样的观点吗?下论断的理由是什么?

  梁江:我仍然认为岭南画派已经不存在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过去式。刚才说了,画派要成立,至少要有一致的理论主张,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有顶尖级的学术带头人。但现在,岭南都不满足这任何一个条件。岭南画坛如此多元,南北交流如此频繁,但又缺乏参天大树式的人物,怎能说岭南画派还存在呢?

  但是,岭南画派的文化精神得以继承,比如敏锐开放、不守旧、勇于创新,在当代岭南很多画家身上都有体现。

  尚辉:我赞成“岭南画派不存在了”这个概念。一个画派能够延续两代,那就差不多了。但自高剑父以降,已经出现了多个代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岭南画派不存在了,但其精神还在延续,前辈们的艺术理念还在当下发生作用。

  薛永年:在岭南只谈岭南画派,或者外地人也知道岭南只有岭南画派,都是片面的。“二高一陈”和他们的学生,在艺术与政治、艺术传统与变革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可贵的探索。但也要看到,岭南也曾有一批坚守民族传统的艺术家,他们以“国画研究会”为活动的组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东产生了很大反响。正是“国画研究会”与“岭南画派”共生共存,甚至还互相论战,才决定了岭南画坛的丰富性。尽管国画研究会在一段历史时期被遮蔽,但我们不能就因此不提他们。所以,一想到岭南,我们不能只想到“岭南画派”。

  收藏周刊:著名藏家刘益谦认为,岭南美术区域特征过于浓,这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岭南美术地域特征明显,对其发展会有何影响?

  薛永年:地域特征明显,是优点。一个地方的艺术家不立足于眼前的文脉与资源,会有多大的发展呢?

  梁江:地域特征过于浓烈,是好事,但应提防画地为牢。

  岭南美术仍是生在甜土里的艺术之根

  收藏周刊:应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梁江老师曾撰文称“岭南美术是生在甜土里的艺术之根”。20多年过去了,岭南画坛发生了很大变化,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梁江:这个观点其实不是我发明的,是叶浅予与廖冰兄两位先生说的,我只不过是一个转述者。现在来看这个观点,我认为仍未落时。随着外来艺术家以及艺术观念的融入,岭南画坛更加多元了,就像一个舞台,有了更多的节目、更多的演员,这就很好。艺术总不能搞“近亲繁殖”,那是对文化的延续很不利的。但是,精神实质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很多画家的创作还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人文关怀还不够,打动人灵魂的作品还不多。艺术作品无非要让人赏心悦目,但岭南画家多停留在“悦目”的层面,“赏心”的程度还不够。

  收藏周刊:最近几年,岭南画坛加快了“北上”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岭南艺术家亮相中国美术馆等各大艺术机构,以此让北方画坛、评论界、收藏界更多地了解岭南。而您也直接参与了不少展览策划与推广活动。这种积极“北上”的做法,对岭南寻找身份确认、重建艺术话语权有多大的作用?

  梁江:这要分两方面去看。首先,艺术家到北京等地做展览,总会促进地域文化交流,总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岭南。但是,如果急功近利“北上”,甚至还没做好准备就急急忙忙北上,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在我看来,岭南首先做的是修炼内功,形成一个美术与文化的高地,那你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也就自然远播了,如果再让人家去“偷”你的东西,那就更理想了。

  收藏周刊:各位老师能否再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目前岭南画坛在全国格局中的地位?

  梁江:广东没有大树,如果多几棵大树,在全国的地位就更突显了。

  薛永年:广东是全国几个重要的美术中心之一,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外来的,都构成了岭南多元的局面。目前岭南画坛,是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两条线索在延续,这一点必须考虑。

  声音


  画派的中心是确定的,边缘不确定,边缘互相有交叉、互相有模糊,而中心人物往往有一定的标杆性,没有标杆性的中心人物这个画派可能就有怀疑。我说叫中心有定,边缘无定,这是讨论画派中必须要注意的。

  —毛时安 上海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对于高剑父来说,把他当成岭南派就是小看他。关山月也说,老师高剑父一直不赞成“岭南画派”,认为地域画派的叫法就把影响缩小了。这跟今天不一样,今天拉一个派起来才有生存的空间,现在跟岭南画派没关系的年轻画家也想往岭南画派上沾光。像刘文西在西北,明明有一个长安画派,他觉得领袖不是他,他要拉一帮黄土画派。这是画坛里的不正之风。

  —林木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