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京派大师精品全方位亮相《广州日报》

录入时间: 2014-04-21

“北京画院藏品特展”广州呈现


齐白石 《背面仕女图》(中国画)

  近日,作为广东美术馆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20世纪中国画大师作品展“北京画院藏品特展:丹青京华——20世纪的北京中国画坛”全面亮相。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徐悲鸿、黄胄、吴作人等众多20世纪中国画大师的近百件国宝级精品,是全国首次大规模整体呈现京派绘画面貌。

  展览以名家间的师承关系及各自专长,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版块进行了梳理和呈现,从中可见“笔墨当随时代”的不同特色。

  人物画方面,20世纪初,隐喻、讽世作品风行,在齐白石、王震、陈师曾等画家笔下,生成一批立意深刻、形象生动、手法夸张的漫画式人物画。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些留学西方的理论家和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画的发展提出改革设想,其中以陈独秀、徐悲鸿等人对西方写实技巧的倡导居于主流。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李可染的写意人物画,以简约的笔墨捕捉人物情态;蒋兆和则吸收西画素描技巧,使人物形象结实而深入。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对同时代人物形象的表现和历史画创作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人物画创作主题由爱国主义发展到着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和对东方文化及韵味的体现。

  在山水画方面,上世纪20年代,伴随着维新改良、民主革命、留学之风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京派画家们冲破“四王”藩篱以及明清陈规而上溯宋元传统的多样化山水画追求渐成气候。金城率先提出弘扬唐宋风格,以宋代工笔画传统为正宗的画学主张。一时间,聚集了胡佩衡、吴镜汀、溥儒等大批画家。受南方金石写意画派与四僧风尚的影响,齐白石、陈半丁、萧谦中等人也逐渐崛起。上世纪50年代以后,以写生手法表现革命圣地、祖国壮丽河山和建设新貌等主题蔚然成风。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水画的创作无论在时空表达的广袤性还是形式表现的丰富性上,都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花鸟画上,京派最具意义的探索主要在上世纪20年代,从此时起,画家们不再只关注鲜花瑶草,而更着力表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寻常花鸟。这一时期花鸟画的发展主线有两条:一是在民族传统基础上的“借古开今”,一是中外融合的“以西补中”。“借古开今”一派真正深入研究了传统而且富于广博的学识素养,因此能够本乎个性而采撷,做到推陈出新。“以西补中”一派注重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国外艺术来丰富本土艺术语言。文、图/记者 江粤军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