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作者介绍

录入时间: 2007-10-08

会田誠

   
1965年生于日本新滹。会田诚运用漫画的方式绘画少女(两个少女)并进行主题创作,例如同类相食、性、战争和政治等主题曾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批评家和策展人称赞其作品对当代社会的问题的批判。他创作了一些激发人们审美却长期禁忌的或是回避的作品,会田诚试图揭示我们在商业化社会中的奴性地位。2001年展于横滨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的《食用人造少女 MI-MI》系列(2001)就是其中一个范例。他目前在东京工作和生活。


Konoike Tomoko (鴻池朋子)

   
1960年生于日本秋田。令人意外的是与她的兴趣领域不同,鴻池朋子是一名东京艺术大学日本艺术学院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她进入一家玩具公司的计划和项目团队,开发上市的新玩具。鴻池朋子因设计洋娃娃状的面部表情而成名,这也可以被视为她加入这个团队工作生涯的开始。鴻池朋子要求参观者用他/她全部的感觉去体验作品。她并不宣讲这个作品的概念,而是声称她的兴趣和目标更多是放在二者之间的“碰撞”上。当二者相遇时,就不再需要艺术家多更多的工作了。鴻池朋子认为那种不允许任何事物靠近,或者是与实物必须保持距离的透明度是美的。匕首、色狼或雪是她表达这种多样性的主要图形。鴻池朋子目前在东京生活和工作。


Murayama Ruriko (村山留里子)

    村山自2000年开始的“美丽之块”(奇麗の塊,Clumps of Beauty)系列,是用诸如珠子、羽毛人造花、珍珠、亮片之类材料制作的三维作品。作品中凝聚了这些以其光亮、色彩和质地魅惑女性的材料。这些通常用于装饰表面的材料被用于建构整座雕塑,满覆从里到外,构成一个真正的“块”。而且,这一作品并无传统雕塑可辨识的正面,呈现的是艺术家直觉随机所为、全方位增殖的结果。村山这样的创作从习常的“美丽”观念中脱逸而出,摇弋于“怪诞”与“离奇”的边界。此外,在她去年新试的漆器系列中,仿佛要用人的体温取代日本漆器所需的湿气,她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被翻模,其表面为漆器造就,沿血管嵌入了“美丽”的材料。将身体元素交织入她的“美丽之块”的新方向,在她为本次展览做的最近作品中亦有显露,在作品中,她巧妙地处理了传统偶人。这个着装偶人,上装合身,鼓起的裙子1.2米长,下摆周长过4米。在多样的传统活动中,诸如节庆、文乐、童玩和艺术中,偶人们常作人们愿望与妄想的表现与化身,然而,在这里,假想的生命与身体包被于村山纯粹却过剩的“美丽”中。正是这种对不存在事物的美化,期翼推向未知领域的边界.


Nishiyama Minako (西山美なコ)

    在1990年代初,日本当代文化常被说成“可爱文化”,产生了国际影响。西山对少女趣味元素的运用,诸如少女漫画与娃娃游戏,是其艺术实践的中心母题,在当时获得广泛注目。“娃娃屋”(Doll House)装置,观众可参与并可真实地体验其空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另外,她亦创作了作品,回忆、意味少女幻想的甜蜜却瞬息而逝。这体现在她用白糖做的无暇的三重冠和充满粉红玫瑰的床中。在她近期的浮雕状的作品中,浮雕图样或可被诠释为源出唐草,或是源出少女漫画中女性角色的卷曲发浪,或是用曲线板画出的少女漫画的背景,图样突出墙面,一种柔和的粉色围合周遭。这事实上是涂于切作浮雕纹样的中密度板背面的荧光粉色映在墙上的效果。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出现的直白的少女趣味在她更近期的作品中减弱了。艺术家一度掌握的多样的母题,经咀嚼,其少女趣味趋向抽象和象征化,结晶于作品中。虽然粉色有象征色彩,代表着少女的世界,必须注意的是,艺术家选择这一颜色有更现实的考量,是为了求得最适合其作品的反射的效果。在本次展览中,她展出了一件为特定场地而作的装置,纹样母题层层叠叠,以创造空间中更错综复杂的粉色反射效果。


Paramodel (パラモデル)

    Paramodel是生于1971年的Hayashi Yasuhiko和生于1976年的Nakano Yusuke之间的一个合作研究,他们都来自于Higashi Osaka(东大阪市),在2003年他们首次将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Paramodel”(帕拉莫)。采用“俗世的天国”作为主题,他们使用各种媒介,包括从动画片、绘画、装置作品到摄影进行超现实作品创作。在一个庞大却被隔离的空间里放置一幅雕刻状的绘画,这样就似乎变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景象(《Paramodelic Graffiti》,2005),这只是众多作品中的一个例子。他们艺术实践的多样性在于对不同媒体进行训练,尤其是在控制大型装置设备空间方面。这两个人目前都在京都。


Takamine Tadasu (高嶺格)

    高嶺格1968年生于日本鹿儿岛。高嶺格因其对抗性表演作品、雕刻和录像实验而闻名。他一直挑战绘画出迥异的文化内涵,通过采用政治、性和尸体之间的问题,高嶺格试图努力创作一种令人不舒服的和质疑的方式激发观众互动的作品。他探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批评以及被批评的方式。通过媒体公开创作,高嶺格并不执着于任何特殊的表达方式,他说“根据给定的条件和环境在某种状况下,我选择最有效的方式。” 高嶺格目前在京都生活和工作。


Tanaka Koki (田中功起)

   
1975年生于日本枥木。田中功起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短暂瞬间显示出了兴趣,在他的装置里也精心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兴趣。线性跨度的时间里存在一系列事情:起因和影响,资源和结果,它们都被立刻被视为个体、独立的事件,借助田中功起的电影技术被赋予了自治性和独立性。细致入微地捕捉陈腐而平凡的瞬间并把它们转换成为自身特性的要素,这正是他的作品的标志。他主张电影应独立于艺术家众多表达方式,慎重地选择拍摄平凡的世界是对这种主张的反映;他的作品并非是他审美的反映,也不是他自己的意图。田中功起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东京。


Ujino Muneteru (宇治野宗輝)

    1964年生于日本东京。宇治野宗輝拥有卓越的处理、物化真实和虚拟之间鸿沟的能力。这种作品的一个范例是在他的片假名状的雕塑中同时运用正确的日语和错误的英语。他“雕刻”般着色的【形式”】在片假名中雕刻出了诸如“y-shirt”和“g-pan”之类的文字,这些文字乍看上去容易被误认为是片假名的文字式表达。片假名成为一种解释声音、无形物和类似于木头的密质材料雕刻的、形物体的方式,为宇治野宗輝的作品在语言学和文化信号方面的融合概念上额外提供了重要意义。宇治野宗輝揭示日语的演进过程,日语对西方语言的误用,同时还有日语在自己术语里对西方文化的借用。与他基于借鉴英语词汇发音而创作的雕刻状作品并行的是,宇治野宗輝一直在探索实际物体,那些实际事物隐含着有形和无形的东西。他的实践积累,日常生活物品都体现在我们的活中。然而,他通过创作,用那些材料所进行的二维实验也是一个无形结果,即声音。他对自己周围实际存在的,及能使他从中编排出声音和噪声的事物的合并显示出两个相反概念之间的融合。宇治野宗輝目前在东京生活和工作。


Watanabe Go (渡辺豪)

    透明的肤色和大大的凹陷的眼睛,仿佛是人形的机器人、或是合成电子人,甚或是白化病的年轻女孩直视着我们。初瞥每一张脸看起来全然一致,可近看诸如发迹线始处、眼睛的颜色、眼睛的神情、痣的位置之类细节,每一张脸的独特之处清晰可感。这些女性面庞的生成过程如下:渡边豪首先照下不同模特的照片,用数字设备加工,然后将其贴上计算机建的素模。这一模仿皮肤移植的过程将个体脸部差异减为最小。在2000年刚开始这一系列时,渡边豪直白地用白色涂抹模特儿,拍下她们的肖像照片,然后陈列于灯箱中。然而,自2002年起,他一直用CG图像工作。这些图像,既不可辩为人,亦不可辨为无生命的物,仅靠表面性自成一律的这些图像,质问了诉说“美”的表象与内在的关系。更进一步,由灯箱装置加强的图像的透明性迫使观者质疑人类的实际存在。这些匿名的、无机的肖像,丧失了其个人的面部特征,却使观者意识到在辨别个人性中那些特征的重要性。


Yanagi Miwa (柳美和)

   
在1990年代,日本文化用“可爱”( かわいい,kawaii)一词来概括,近观Yanagi以少女为主题的“电梯女孩”(Elevator Girl)系列,它似乎全然与当时的文化气质交叠。然而,事实上,这一准文化表征有其更深层的趣味,将观者引入一种更为复杂和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精髓的渊源中,这亦为Yanagi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更进一步,自2000年开始的“我的祖母”(My Grandmother)系列中,数位年轻女性所想象的50年后的自己的形象由摄影媒介实现。摄影图像内含的叙事、生活哲学和时间性将个人想象升华为一种普世的想象。这一系列处理的议题为对“美”与长者人群的价值判断,奠定了Yanagi的国际声望。这些社会性议题,通过艺术家与真实生活中的模特们的长期交流,分化为更个人、更亲密和更真实的故事,赋予她们自己的生活与未来强烈的正面态度和尊严。模特们对于毁灭与重生的看法多少受当代动漫的影响,Yanagi指出,虽然这些集体的文化记忆与遭遇应当得到承认,但模特中的每一位对生活的看法从各方面说都是独特的,在每一件作品中展现了叙事的宽广范围。正是Yanagi作品的这一特点,激起每一位观者以乐观的期盼注视自己的未来。


西京人 (Xijing Men)

    西京人(Xijing Men)是一个艺术家合作团体,由日本艺术家小泽刚(小沢剛,Ozawa Tsuyoshi)、中国艺术家陈劭雄和韩国艺术家金泓锡(金泓锡,gimhongsok)组成。他们选择“西京人”为团体的名字,并将其解释为“生活在西京的人”,而西京,则是他们参加“美丽新世界”展的主题。
    1965年,小泽刚出生于日本东京。他目前在日本琦玉县工作、生活。自1990年代,他被视为处于日本年轻艺术家中的前列。他的作品以对话、互动和交流为主题,提出社会政治议题,反映现实材料和境遇。1962年,陈劭雄生于中国汕头。他目前在中国广州工作、生活。他对处理“城市”的项目感兴趣,数年来,他与小泽合作其它城市项目--2006年的“广东东京”(Guangdong Tokyo)。1964年,金泓锡生于韩国首尔。他目前在首尔工作、生活。他通过语言、行动和社会制度三个主题,聚焦个人认同的破裂。
    北京、南京是中国实际存在的城市,而东京,则是日本一座真实的城市。西京却在哪里都不存在。于是,他们为此次展览合作的目标是创造一座叫“西京”的虚拟城市,并最终在谷歌(Google)和其它正式地图中注册它。来自三个国家的艺术家在虚拟空间创建一座城市的想法,在观众的潜意识中,激起一种乌托邦式的乡愁.


Atelier Bow-wow (アトリエ・ワン) 犬吠工作室

    Yoshiharu Tsukamoto(冢本由晴) 1965年5月出生于日本神奈川。Momoyo Kaijima(贝岛桃代)1969年生于日本东京。Atelier Bow-wow是由冢本由晴和贝岛桃代在1992年成立的一间建筑事务所,事务所进行空间维护和专业设计。冢本由晴和贝岛桃代创立了他们称为“da-me”(不良)的建筑,即采用具有许多用途的多层结构组成的建筑,例如《果汁房子》(2005)、《消失的房子》(2003);《浅间山浅间山浅间山房子》(2001)、《平面房子》(1994)。他们的实践可以概括为一种新的创意性、富有适应性的审美,这种审美被视为是东京独有的一种建筑风格。2002《携式漫画图书馆》也是他们最著名、广受赞誉的作品之一,这个图书馆让观众和读者坐在一个豆荚状的建筑物里面,并被漫画所包围。选择性的列举他们的作品,包括他们参加的展览,包括2005横滨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Atelier Bow-wow》,大阪麒麟广场,2004;《紧急地带》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2003;《纬度怎样成为了形式》,步行者艺术中心,明尼那波利斯,美国,2002。二人都在东京生活和工作。


FINAL HOME / Tsumura Kosuke (津村耕祐)

    FINAL HOME(最终家园)作为一个概念起源于津村耕祐对成为一名时尚设计师的向往,他希望创造一种衣服,在我们被剥夺遮蔽物和住所的时候保护我们并且令身体感觉舒适,这是一种令我们感觉像家一样舒适的衣服。由大量的口袋组成的尼龙质地的衣服毫无疑问是万能的,可以为求生提供方式和个性、功能、保护以及必要条件,但同时由于是自然再循环材质,因此它也属于环境友好型物品。自从1992年夏天首次创造了雏形,津村耕祐的最终家园迅速受到关注,致使他的首个个展在1993年11月于YKK 研发中心举办。1994年3月在巴黎“INCOMER”举办了最终家园的第一个海外个人独展,他迅速受到国际认可。津村耕祐目前在京都。


Fuji Hiroshi (藤浩志)

    1960 年生于日本鹿儿岛。虽然毕业于京都城市艺术大学,主修染织,但是藤浩志对剧场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促使他继续追求表演作品和装置的创作。 他筹建了名为“1983年京都信息公司”的表演机构,公司招募了同一所大学的大学生,并在此后的几年间在各种空间积极地进行实验。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为京都城市土木工程学院创作的《Koinobori Swimming in Kamogawa River》 (1983);为他赢得了硕士学位的《The Marriage Problem Between Haniwa and Godzilla 》(1985-86) ;《Vinyl Plastics Connection》(《乙烯基塑料连接》) (1999); 《Walk with the Dog》(《与狗同行》) 2000;《Kaiko Bazaar in an M1》 (2004) 和《Kaeru Caravan》 (2005 ~ )。由于藤浩志与很多关注环境问题的工作室合作,探究各种空间和现存的惯例,因此有时会引起所有观众的强烈反对。他的成就在于赢得了2006孟加拉国双年展的重大奖项,此外,他参与推动当代日本艺术多样性的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藤浩志目前在福冈生活和工作。


Ryoji Ikeda (池田亮司)

    1966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在美国工作的池田,自从在20世纪90年代的首次惊人亮相后,一直被誉为试验音乐的著名艺术家之一。他迅速地参与了电子音乐的新浪潮,并作为一名音乐艺术家得到普遍关注。先进的音乐技术使他可以通过计算机里的Macintosh Power Book熟练地操作声波。通过仔细选择从极高到低频声音自身变化的音色,池田亮司的音乐成为一个不同声音的音调与节拍构成的组合。可以说它是一种声音压力的波动,一种听众尚未体验过的声波配乐。2005年的《多路传送》就是他近期作品的一个范例。此外,他作为Furuhashi Teiji 在1984年领导的Dumb Type (哑无言)舞蹈团的音乐导演也是闻名于世的。池田亮司现在生活和工作在巴黎。


Oshii Mamoru (押井守)

    现在,押井是一位声誉卓著的电影导演。当他仍是一位大学生时,他开始自己的电影制作生涯,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动画制作公司。1984年,他开始独立制作。通过制作其著名的动画电影,诸如《福星小子:Only You》(『うる星やつら オンリー・ユー』,Ususei Yatsura: Only You)、《福星小子:Beautiful Dreamer》(『うる星やつら ビューティフル・ドリーマー』, Ususei Yatsura: Beautiful Dreamer)、《机动警察Patlabor》(『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Patlabor: The Movie),之后,他1995年的《攻壳机动队》(『攻殻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高踞《公告牌》(Billboard)杂志录像销售榜榜首。2003年,押井监制了一部航拍短片《东京扫描仪》(『東京スキャナー』,Tokyo Scanner),放映于“世界都市”(The Global City)展开幕式。首先,镜头始于对日本首都东京的鸟瞰,纵横无尽地摄下拥塞着建筑房舍和行人的都市区壮阔全景。接着,取景突然一变,迅速、敏锐地聚焦于一位站在高层写字楼窗边的人。缘于声画效果的融合,影片真实地了东京特有的速度和尺度,使观者虚拟地体验了俯瞰东京的感受。制作团队包括导演松宏彰(Matsu Hiroaki)、声效蓜島邦明(Haishima Kunia)


Yokoyama Yuichi (横山裕一)

    1967年生于日本宫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了作为一名漫画艺术家的创作生涯,现在他有时为出版社提供作品,包括《喜剧演员Cue, Mizue 和Cyzo》。其作品的特点是在于有一个庞大的“讲话气球”,“讲话气球”是指通常漫画会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创建一个重要的角色。因而,横山裕一可以在他所希望的漫画框架空间里自由定义图形和图像。即便提供了框架里的额外空间,他也不会在其中填满大量细节的东西。他宁愿偶尔采用拟声的表达方式将细节控制在最少,进而保持简单,不仅使读者很容易地理解漫画也为读者提供充足的个人解释空间。横山裕一目前工作和居住在琦玉。


Miraikan (日本科学未来馆)

   
机器人就像是我们人类的镜像投影。它们不仅给人体和大脑机理的新发现带来启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处理与“他者”(the “other”) 的关系,实现和谐共存的目的。在日本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我们无法忽视漫画和动画里描绘的机器人所诱发的艺术想象力。
    这些机器人通常不像在西方语境里那样充当类似于奴隶或仆人的角色。相反,许多机器人貌似真人,迫使我们面对智能、生与死、性别等问题。因此,人类与机器人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别,使界线变得模糊。这种对待机器人的态度可以成为支持性的根据,推动双足步行的类人型机器人或是程序控制下与人类及周边环境协调工作的机器人的开发,甚于那些具有高度信息处理能力、自动化智能和机动性的机器人。拥有尖端技术的开发者们并不仅仅把机器人看作是工具或者物体。将机器人认同为“他者”刺激着他们的创造性本能。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不断进步和广泛渗透,机器人的生产不再操纵在少数研究技术人员手中,而是成为一项人所共知的事业。机器人可由着人的品味打扮,或者参与游戏玩耍的娱乐活动,它们已经成为人类交流的手段之一。
    在观察机器人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它们先进的技术,也应该观察它们在设计中如何定义与人类共存的关系。在探索人类身份和“他者”身份的艺术表现中,承认没有生命的机器人是人类绝对的“他者”这种意识本身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展览中,日本科学未来馆展示了新开发的机器人,它们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这些机器人的性能高度发达,不仅受到热衷者的欢迎,同时也吸引了广泛的使用者。它们表明,技术能够成为不断提高的人类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Fujihata Masaki (藤幡正樹)

    195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 1981年获得东京艺术大学电影和新媒体学院的硕士学位。他在装置中使用录像和数字图形领域十分著名。他的艺术实践中首次使用立体声平版印刷术,他最出名的是他的复杂尖端的互动网络装置,在这些装置中他主要考虑的是运用综合媒体技术去检测虚拟空间交流的可能性。藤幡正樹目前在东京生活和工作。


Hatakeyama Naoya (畠山直哉)

    1958年生于日本岩手县。畠山直哉拍摄照片的焦点是关注于当代大都市管理下,规则与清洁和腐败与污染的严格分割。《河流》(1993-96)的系列使他一夜成名。畠山直哉雇用了一个制作双连画式的组织,让他的照片先是诱导观众相信照片中夜色或水道的美丽场景是连续的。然而,一旦认识到是对面的图像时,观众立刻得到信息,畠山直哉正在对他/她施加压力。这种想法一直从他的《石灰工程》(1991-94)持续到《地下》(2000)系列。他的许多作品作为摄影收藏被出版和发行,其中一些为他赢得了奖项。例如,他在2000年被授予42届每日艺术大奖赏。此外,自从他参与了2001年49届威尼斯双年展后,开始受到国际的关注。畠山直哉目前在东京生活和工作。

Miyajima Tatsuo (宮島達男)

    1957年生于日本东京。宮島達男基于三个概念进行创作:持续转换、所有实体互相连接以及无限拓展。这些概念与明显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观念艺术和那些主要通过运用LED数字编号进而成形的实验有密切关系。他在国际艺术界的首次亮相是1988年威尼斯双年展Aprerto 部分的《时间的海洋》,并为他赢得众多国际声誉。自那以后,各著名博物馆展览常常展出他的作品,包括大型装置,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的《百万死亡》。宮島達男目前在茨城生活和工作。


Miyamoto Ryuji (宮本隆司)

    1947年生于日本东京。当代摄影师,因其选取废弃建筑物为题材的作品而闻名。宮本隆司的1993九龙城寨系列照片和1995神户大地震后被摧毁的城市景象都备受瞩目。此后他的兴趣从废弃的建筑物转向日本城市中被遗弃的人和普遍流行的无家可归感,这些城市中无家可归的任何他们的住处都成为其作品的标志。《起伏的纸板房》系列是他反映丢失家园的照片其中最重名的一个。宮本隆司将这个作品继续延伸,建造了一个“针孔房子”,采用类似于照相机的遮光结构。摄影框架里也经常有他自己的侧面轮廓,试图唤起对归属的向往。Miyamoto经常在东京工作和生活。


Ohmaki Shinji (大巻伸嗣)

    1970年生于日本岐阜。新生代的一名重要当代艺术家,大巻伸嗣主要创作是一种装置作品,该装置与两个用奇幻的不明空间互动,在这两个空间里观众常常感觉完全被隔离;“艺术”(其中的一个装置)和“真实”空间(我们每天生活的场所之一)。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在一个画廊/展览空间里布置了很多“手臂”,手臂握着吊带,像是在火车上一样。穿插在我们每天日常生活普通空间里的“艺术”空间是他最关心和感兴趣的地方,他试图为一部分在这个空间里体验的人们制造下意识的混乱和不安情绪。2006年,大巻伸嗣作为进驻艺术家参加了Ssamzie空间工作室计划。大巻伸嗣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东京。


Urasawa Naoki (浦沢直樹)

   
浦泽直树(浦沢直樹,Urasawa Naoki)1960年生于东京,属于在少年期经历日本高速经济发展的那一代人。他的漫画中的许多主人公都生活在与浦泽同时代的环境里。他受到手塚治虫 (Tezuka Osamu) 极大的影响,立志要成为一名漫画家。自1983年出道以来,他已发表多部广为人知的作品,如“柔之道!”(Yawara!)、“怪物”(MONSTER)、“奇顿大师”(MASTER KEATON)、“20世纪少年” (『20世紀少年』,20th Century Boys)、“冥王”(PLUTO)。尤其是“冥王”,因为塑造了“地上最大的机器人”的角色而倍受注目,这一角色最早出现在手塚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鉄腕アトム』,Astro Boy)。此次展出的作品“20世纪少年”是一部发表于1999年至2006年的长篇漫画连载。它描述了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早在1970年代的少年期所想象的世界灭亡、秘密基地、巨大机器人等事件逐渐变成现实、并在不久后的将来发展成为反乌托邦的过程。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对当时的青少年来说是对未来的一种描绘,在故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此后故事的展开暗示了1990年代的社会问题,例如新兴宗教和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攻击事件,以及2000年以后新恐怖主义的涌现。此外,浦泽引入了现有音乐家和其他著名人物的名字,创造出现实与虚构社会的微妙层次。浦泽赢得过众多的荣誉和奖项,包括第48届小学馆新漫画艺术家奖,第25届讲谈社漫画奖,第6届文化厅媒体艺术节优秀奖,昂古莱姆(Angouleme)国际漫画节最优秀长篇奖。


Yanobe Kenji (ヤノベケンジ)矢延宪司

    1965年生于日本大阪。在他还是一名京都城市艺术大学的硕士生时,ヤノベケンジ就去了欧洲旅行,参观艺术的诸多“杰作”,然而却失望而归;他无法与西方的“杰作”产生共鸣。这件事情激励他追求探索自己的文化,并打算将起点放在日本动画和科幻小说上,以此作为自己获取成功方式。《Godzilla》(库拉斯)这类电影和其中的灾难景象激发了他实验创作后原子能传统作品的灵感,并不断地与他自己所设想的日本作比较。ヤノベケンジ的《环境求生系列》成为他自己的标志,同时包括了幽默、偏执和一种对于未来大灾难的强烈紧迫感。ヤノベケンジ目前在大阪生活和工作。


Yoneda Tomoko (米田知子)

   
明晰的历史、记忆概念,和为实现这一概念所作的不遗余力的新闻式调查,是驱动米田知子(Yoneda Tomoko)的艺术实践的两道基本要素。她完成于2004年的摄影系列“雪融之后”(After the Thaw),摄于匈牙利和爱沙尼亚共和国,即是一种从其现状中解开和抽取历史与记忆的尝试。米田对摄影图像包含的时间、经验和情感本性的勤奋探索,为这看似世俗、寻常的日常景象添加了密度与份量。在匈牙利这个以温泉知名的国度,米田将“水”选作她的母题。在她的“恋人,多瑙新城(原斯大林市)”[Lovers, Dunaújváros (formerly Stalin City)]中,深蓝的泳池、墙面与瓷砖的装饰纹样和边上的座椅,暗示着社会主义时期的设计。在豪伊杜索博斯洛(Hajdúszoboszló)这座以风湿治疗闻名的城市,米田摄下一座建筑综合体中的一个泥浆浴场--典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风格。从照片中长者似乎平和、知足的表情,似乎很难想象他们曾经历的动荡的生命历程。同时,在1990年脱离苏联宣布独立的爱沙尼亚共和国,米田遇到了一位当年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的幸存者。他在经历了秘密行动、一条手臂被截肢、劳役和放逐之后又回到了故乡。在米田的摄影中,当他站在自己的田地前,他似乎正享受着现在的平静生活。帕尔迪斯基 (Paldiski)也有着沉重的历史,1940年,所有爱沙尼亚人被驱逐至此,不久以后即成为苏联的核潜艇训练基地。然而,在“玩耍,爱沙尼亚帕尔迪斯基”(Playing, Paldiski, Estonia)中,两个人在连根拔起倒伏在地的树上知足平静地闲谈。在当前的场景与米田通过研究揭示的历史过往之间的裂缝中,是经压缩的、深不可测的一层层记忆与时间,就其每一例,都是独特而唯一的。


Sawa Hiraki(泽拓)

   
1977年生于日本。在伦敦进行艺术创作,择拓运用低技术录像动画片创造诗歌般的幻境--思考时间和运动,天真和疏远,混乱和移动这些概念。当然,主题的重现贯穿在这些影片里--一个小孩的摇摆木马(《马》(2005),用高密度聚氨酯泡沫体和铝制作而成),迁徙动物,喷气式模型飞机--那些激发出旅行意愿以及在家里漫游却思考在别处的东西。为了挑战我们的感觉,流浪和从外到内双重增加物质的概念在他广受称赞的作品《住所》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这个作品中一个只拥有单间卧室的公寓逐渐被堆积满了喷气式客机玩具模型,最终编织出一个拥挤的空中交通网络。择拓目前在伦敦生活和工作。


Okazaki Kyoko (岡崎京子)

   
1983年,岡崎在一本主要面向成人的漫画杂志《漫画ブリッコ》(Manga Burikko1)中初次献艺。不同于少女漫画中对爱和浪漫感情的传统观念,诸如纯真、轻妙,岡崎的人物大胆奔放,持有的是非传统的价值观。在1990年代,她开始介入更厚重的种种主题,以一种更客观从容的视角描述世态万象,创作出其代表作《河之边》(『リバーズ・エッジ』, River’s Edge) 。故事发生在一个经济高速成长期开发的郊外住宅区,讲的是一位高中生的故事。乍看是比较习见的场景,但是,当这部漫画跟从主角对附近河床草丛中一具尸体既无恐惧感亦无真实感的茫然凝视,漫画的发展背离了读者的预期。新一代人--所谓的“新人类”(「新人類」,“Shin-Jinrui” )的出现、泡沫经济及其崩溃、(Miyazaki Tsutomu incident)2,是这一时期的一些现象,它们表征了社会凝聚力的瓦解,这种社会凝聚力,直到当时都是由国家重建和国家现代化所共通的目标与价值观支撑、聚拢的。通过敏锐地描绘当时盛行的虚无感和靠刹那欢愉过活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岡崎坚实地奠定了其漫画艺术家地位。《仓惶》(『ヘルター・スケルター』,HELTER SKELTER)以一位美丽的模特儿为主角,她的身体经历了一次全身整形手术,她的成功加速脱轨。这里,艺术家揭露了由求“美”的欲望导致的迷恋、嫉妒和丧失,和围绕在这一欲望周围的压倒性的经济和商业环境。


Kusama Yayoi (草間彌生)

   
1929年生于日本长野。草間彌生被认为是日本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位重要艺术家,她积极创造各类作品,例如雕塑、著作、表演艺术、装置和照片拼贴。1958年她搬到美国后,艺术家身份迅速被认可,也逐渐与许多美国先锋艺术家熟识。由于小时候经历的虐待和幻觉,她对无限和死亡概念十分痴迷,这也集中体现在她运用圆点花样的布料创作,并很快就成了她的注册商标。草間彌生目前住在东京,并自愿住进精神病院。


Shimabuku (島袋道造)

   
1969年出生于日本的神户港市,島袋道造是一个搜集特殊冲突的艺术家。受到国际徒步旅行的启发,在沿着世界各个海港旅行之前,他先后在日本大阪和旧金山学习。島袋道造对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各种互动进行试验,进而超越刻板的物理和想象的界限,产生很多表演作品、装置作品以及网络作品(在Dia艺术中心展览的《月野兔》。)主要的作品包括《章鱼公路》(1991),《章鱼和鸽子》(1993),《当天空变成大海》(2005),以及所有装置录像或表演作品。他参加的国际展览包括2001横滨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2003威尼斯双年展蓬皮杜中心的群展,巴黎和海达威画廊,英国,同时他2006年的近作《如何共同生存》在27届圣保罗双年展展出。島袋道造目前生活在柏林。


Kaneuji Teppei (金氏徹平)

   
固体的、立体的塑料形象为熟石膏覆盖。仿佛被水滴晕染的毡尖笔绘画的图像。由咖啡渍和茶渍剪片构成的拼贴。切开着色画中特有的轮廓闭合形重构而成的图画。金氏的材料与图像,从片片浮木到缕缕彩色毛发,都是熟悉的日常物件。然而,每一件材料,都是为构建艺术家心目中的视觉形象精挑细选的。联系这些乍看不相关的多样作品的,是金氏所实验的区域范围和区域界限的流动性。切开一度闭合、固定的轮廓,或是以石膏和砂糖的白去(無化,nullify)固状物的边界,创造出一种隐含着新的诠释与经验可能的不同的空白。在2007年的作品《黑水坑》(Black Puddle)中,金氏小心翼翼地割下黑墨水晕染的片段,与既有的小图和圆珠笔图画拼贴在一起。这件作品或可被视为金氏之前的多样实验的集成,虽然属于一个二维的平面世界,在这暗黑的彼处,却有一个深远的宇宙。本次展出的《飞沫与断片》(飛沫と断片,Splash and Flake),在浮木、建材和废材的基础上,艺术家组装了从中国调运来的零件。


Exonemo (エキソニモ)

   
Exonemo 是1996年由Kensuke Sembo与Yae Akaiwa所成立的艺术团体。Exonemo(艾克索內墨)是一个二人团体,他们的活动基于exonemo.com网站。他们创造了很多试验性计划,这些计划大部分都可以从网上看到,目的是在距离和动态上挖掘新的维度。他们不止限制自己的作品在网上被浏览,还积极控制空间装置和现场表演。自从《去编码器》(2000)以来,他们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关注,在这个作品中,他们操纵计算机装置建立一台设备,向HTML代码里编写矛盾语句,目前被他们视为是在网络技术领域的先锋艺术家。目前二人在东京和因特网上从事创作。


Odani Motohiko (小谷元彦)

   
197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业内对他的最初关注是源于他在作品中所使用特殊材料,诸如天鹅标本和鲨鱼的牙齿(扣环, 1997)。由于对尸体、肉体、过程、解剖等元素的痴迷,他实现了通过选择所使用的材料来建立其作品的不祥感觉。如此一来,相应引起了观众对原始感觉的好奇,例如恐惧、求生欲和性。他对肉体和尸体的痴迷也反映在了作品的名称上,《训诫(第一章)》(1996),《幻肢》(1997)。他的《骨骼》(2003)和《贝雷斯》(2003)展于2003威尼斯双年展的梦想与冲突展览。小谷元彦目前在东京生活和工作。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